<track id="yayqu"></track>
  • <ins id="yayqu"><option id="yayqu"></option></ins>
    <ins id="yayqu"><option id="yayqu"></option></ins>

    <ins id="yayqu"><video id="yayqu"><var id="yayqu"></var></video></ins>
      1. <ins id="yayqu"><video id="yayqu"><optgroup id="yayqu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

        404 Not Found


        nginx
       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
        <track id="yayqu"></track>
      2. <ins id="yayqu"><option id="yayqu"></option></ins>
        <ins id="yayqu"><option id="yayqu"></option></ins>

        <ins id="yayqu"><video id="yayqu"><var id="yayqu"></var></video></ins>
          1. <ins id="yayqu"><video id="yayqu"><optgroup id="yayqu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
            陕西分社正文
            97岁台胞种志斌:一张张照片“铺就”回家路
            2021年02月05日 11:16
            来源:

              图为陕西省台办主任杨勇(左)、副主任陈强(右)对台胞种志斌(中)进行看望慰问。 张一辰 摄

              中新网西安2月4日电 题:97岁台胞种志斌:一张张照片“铺就”回家路

              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

              “只有苦过,才知道现在生活的甜。”97岁老台胞种志斌如是说。

              在西安南郊一小区的居民楼中,简单的家具陈设、老旧的水泥地面、不很宽敞的空间,共同勾勒出种志斌家的大体轮廓。多年来,种志斌朴实无华的生活方式与乐观向上的心态都未曾改变。

              春节前夕,陕西省台办主任杨勇一行看望慰问在陕台胞种志斌,并送上节日的祝福。

              1924年5月,种志斌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农村家庭,尽管家境贫寒,父母仍是辛勤耕种、缩衣紧食供他读书。中学毕业后,他考入陕西省立农业技术学校。1947年从技术学校毕业的种志斌,被当时驻西安的国民党空军录用,成为英文打字员,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通信大队服役。

              1949年四五月间,种志斌随着国民党军队几经周折最终到达台湾,甚至都没来得及跟父母妻子道别,他未曾想到,此一去就是34年。

              初到台湾,孤独感与思乡之情常伴种志斌左右。于是,他开始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化解自己的乡愁。

              “转移观念玩摄影,抛却烦恼求心宽。”种志斌写道。从短焦到长焦、从入门到精通,种志斌的摄影技术不断进步。他的作品《迎战》和《跃起》,还曾在当地的摄影比赛中获奖。那时的他还不曾料到,正是这一张张照片成为了他开启回家之路的“钥匙”。

              1983年11月,台北摄影艺术团赴日本东京参访,随团的种志斌抓住此次难得的机会,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阔别34年的故乡,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。

              作为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老兵,种志斌深知和平日子的珍贵与来之不易。“背井离乡,漂泊四海,人的一生世事无常,命运多舛。”种志斌感慨道。

              “父亲虽早已不能继续自己的摄影爱好,但他还经常喜欢一个人坐在床头,翻阅一些书籍、唐诗宋词、老照片及老信件,静静地回忆过去的往事。”种志斌的儿子种安民已过古稀之年,多年来,他与妻子共同照顾种志斌生活。

             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:“写《乡愁》只用了20分钟,但情感在心中酝酿了20年。”种志斌的乡愁则都在他拍的一张张照片中。

              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”在他的一张黑白老照片背面如此写道。(完)